邱锦华
基本情况
1957年8月出生
工作单位:北京红都集团公司
职业资格:高级技师
技艺专长:服装工艺定制
红都从56年上海迁京至今始终承担为中央领导制装和零活加工的生产任务,作为传统工艺的继承人,近三十年来,邱锦华热爱本职工作,潜心钻研学习技术,继承传统工艺,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为红都品牌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在生产工艺中,她发现原有的工艺手工活太多,如撬袖笼,肩缝,底边,既不美观也不牢固,顾客经常找回来,影响穿着质量。她就和大家一道进行技术改造,改用机器钩翻,西服袖假叉改真叉,锁眼,单西服缝子用滚条作净。虽然改的过程很难,但她坚持推行,并做职工的思想工作,最终推动了工艺改进,缩小了产品与其他知名品牌和市场的差距。在她的带动下,先后对西服版进行了十余次的调整,尤其是腋下省、后领口、背宽、腰身部位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生产实行工人抱单件,平均生产一件西服需要24个小时,生产效率较低;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方式已不适应社会的需求,她尝试把抱单件改成小流水,对人员和设备进行调整,使单件工时压缩了1/3,生产效率提高了三倍,同时工艺质量也得到有效的保证。
中山服一直是红都的看家本领,多年来她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山服、旗袍等民族服装技艺的切磋和传承,并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脸型进行不同的设计和改进,当年,邓小平总书记、杨尚昆主席的中山服与"毛式领"就采用不同的领版,我把邓小平总书记、杨尚昆主席的中山服的底领改窄并采用连领角,用手工扎领衬,其他都用机器,既保持了中山服领外观不变,又适合邓小平总书记,杨尚昆主席脖颈偏短,柔软不卡脖子的舒适度。这些年,即使在生产调整,人员流动大的情况下,她也仍然不忘学习先进的技术工艺并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新人、徒弟,使我们红都的传统工艺得到传承。
企业要发展必然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红都成立良乡生产基地后,生产规模是原有的5-6倍,发展前景非常可观,然而,初建工作繁重而艰巨。成立当初,她受红都集团领导的指派负责良乡生产基地的管理工作,接手这么一大摊子,她深感责任的重大。当时良乡除了少部分生产管理骨干和后勤人员外,生产车间处于等米下锅的状态,要想车间运转起来,第一,要进行招工培训。第二,要尽快组织活源,否则车间的启动就是空谈。良乡的启动活源是最大的问题,作为生产车间的负责人,她本可以把精力放在抓生产、抓质量上,活源并不是她要操心的事,完全可以等经营部门应活。但她没有这样做,她深知,"等"只能是造成企业的亏损。前几年,在门市部做销售也为我积累了一些经营思路和业务渠道,在抓好日常生产技术的同时,她广泛开展业务,捕捉新老客户的信息,由于懂技术、为顾客服务到位,许多客户都不辞辛苦到良乡来坚持找她做生意或让她亲自服务,经过她的努力,超额完成了当年的任务指标,并大胆尝试了外贸服装的加工制做,为良乡基地的启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企业的发展除了管理创新外,更离不开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良乡基地启动后,她注意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生产效率,规范企业生产。零活裁剪除了上衣用版之外,裤子一直用手工画,一个师傅一个样,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计算方法。因此零活性强,不规范。交出去的活,甚至出现同一批团体都不一样的现象。于是在生产中她坚持让样板室用CAD统一裤子裁剪,这样一来交出去的成衣规范了,即便是有了问题也容易集中解决;第二、技术难题简单化、高技术含量普通化了,一般操作工只要掌握排料就能拿CAD纸样进行裁剪,不需要掌握繁琐的计算公式。在运用CAD排版期间也遇到一定的阻力和排斥情况。但她想,创新就避免不了有新矛盾,而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前进的。所以她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总结,对特殊尺寸探索改进,并通过自己量体实践和门市的营业员沟通把意见反馈技术人员,从而大大降低了裤子的返修率。她还根据这几年在门市部做经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工作实践同技术部门的同志一道对现有的西服板进行改进。先组织技术人员看市场,找自己产品与其他品牌服装的差距,改进自己的西服板型,并在工艺上进行改革,使产品更符合时代的需要。
获奖情况
1.2005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2.2006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3.2006红都集团公司好员工
4.2007年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
5.现任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
主办单位:北京红都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5136644
备案编码:京ICP备1200508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48-10
Copyright 2005 - 2015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