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交民巷28号的前世今生(转)
翻开1900年东交民巷地区的老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东交民巷是外国使馆的聚集地,图中几百米长的街道两旁自西向东分布着俄罗斯、美国、西班牙、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多国的公使馆。
图1:1900年东交民巷(局部)地图
图1下半部中间有两处非常明显的地标,它们不是使馆,而是商务机构,一处是汇丰银行(Hongkong & Shanghai Bank),另一处名为祁罗弗洋行(Kierulf’s Store)。今天的人们对汇丰银行的名字听的较多,但对祁罗弗洋行却很陌生,本文对图中祁罗弗洋行所在位置的建筑以及在一百多年间发生的变化进行简要梳理。
一、最初是商贸公司
祁罗弗洋行(P. 在Kierulff & Co.)最早是一家由丹麦商人彼得•祁罗弗(Peter A.Kierulff,1838-1909)于1874年开设在东交民巷的西方贸易百货公司,以专售舶来品闻名于京城,经营项目包括“各国金银首饰、珠宝、钟表、绒呢、各种洋酒,罐头食物,香水,香皂及旅游商品,还经营皮器,灯器、马具和机电设备等。
据史资记载:1888年慈禧准备还政光绪帝,退居西苑(今中南海)颐养天年。工部为慈禧太后大兴土木修葺西苑,北洋大臣李鸿章经奏准,差人用白银六千两从东交民巷丹麦祁罗弗洋行购买了发电设备。当年12月,安装在慈禧太后寝室仪銮殿内的电灯,成为北京城亮起的第一盏电灯。
1893年,祁罗弗将公司卖给了德国人,德国人成为这里的全资业主后,该洋行除继续经营原业务外,还成为多家欧洲保险公司的业务代理商,以后京城的人们常称这里为德商祁罗弗洋行。
图2:19世纪末正在兴建中的汇丰银行大楼
祁罗弗洋行初始时建筑是什么样子至今并未有明确的图片资料,但从本文图2中大致可以间接推测。片中是19世纪末期东交民巷内正在兴建中的汇丰银行大楼,其中,大图左半部带有门楼的部分是汇丰银行,右半部体积较小的一座传统中式建筑则是位于银行大楼西侧与之隔墙而邻的另一院落内。从图1所示当年东交民巷地区位置图来看,这座建筑(及后院)就是祁罗弗洋行。
图3:1900~1902年间东交民巷中段附近
图3是1900~1902年间东交民巷中段附近与图1相同位置标注变化情况,其中红色文字表示1900年,黑色文字表示1902年时的情况。
在1900年的庚子之乱中,祁罗弗洋行与其东面的汇丰银行、德国公使馆等一起被毁,后在原址上重建起一座完全欧式的两层楼,新建筑于1907年建成并对外营业。
图4:重建后祁罗弗洋行主建筑外观与营业店面
据早年常光顾这里的熟客记述,这里“所有钟表绒呢暨泰西运来之,一切器具玩物,均极精美。”依上描述,这里是进口高档物品的展示与销售场所,能来这里观赏、购物的绝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
图5:扩建后的原祁罗弗洋行主体建筑
在其后的几十年间,这座洋行建筑进行过扩建和维修,主建筑向左(东)侧向接出一段,直至汇丰银行的西墙。图5中右侧部分的三层楼建筑与祁罗弗洋行并不相连,那是后来在洋行西侧兴建的六国饭店部分。洋行主体建筑结构特色鲜明,直至几十年后拆除时,其临街店面虽已十分陈旧,门脸橱窗等仍基本保持原样。该建筑的位置与外观没改,但主人却出现了几次重大变更。
二、中法银行
中华民国成立后第二年,代表法国利益的东方汇理银行,利用袁世凯主政的北京政府因财政拮据,欲向六国银行团举借长期巨额借款屡议未成的时机,通函中方,主张两国联合资本组建中法银行,以实业为前提,借此输入外资,以减轻中国财政的困难。几经磋商,1913年1月11日中法双方拟定了《中法实业银行章程》,以“发达实业”为宗旨,在法国办理注册,并报经北洋政府特许。同年7月1日,中法实业银行(Banque Industrielle de CHINE)正式成立,总行设于法国巴黎,在北京设立了营业局,这就是落户于东交民巷的中法实业银行。该行名义上由中、法合办,实际上它不代表法国官方,而是法国在中国开设的一家私人银行。至此,祁罗弗洋行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这座建筑绝大部分归属了中法实业银行,只保留少量店面继续并从事其它商业活动,由此,在地图上这里标注的名称也改为中法实业银行。
图6:1924年东交民巷使馆界(局部)地图
从1924年出版的东交民巷使馆界地图(图6)上看,其与图1相同的区域,汇丰银行仍在原址,只是将其原来的后院部分与东侧的德国使馆进行了部分地皮交换,而银行西侧原来祁罗弗洋行位置标注的已经是中法实业银行了(该行西侧是六国饭店)。
图7:中法实业银行1919年发行的500法郎股票
中法实业银行在开业的前几年,业务发展十分顺利,其投资扩建的位于东长安街的北京饭店7层大楼项目,获利丰厚。随着客户不断增加,该行声誉显著。但是在1920年,中法实业巴黎总行因投机失败及放款倒账等原因损失巨大而宣布停业。1921年,其在华分行亦奉总行命令也停止了营业。由此,中国的储户蒙受了巨大损失。
图8:1935年东交民巷中段附近地图
为拯救中法实业银行,该行向法国政府寻求帮助,利用当时中法两国正在酝酿退还庚子赔款兴办教育之事,将该行复业与庚子赔款联到了一起。获得庚款资助后,1925年7月,停业后负责管理中法实业银行资产的管理公司更名为“中法工商银行”(Banque Franco Chinoise Lour Le CommerceetL.Industrie),在华各地分行也陆续复业。随着银行的更名,原址位置在地图上的标注也从中法实业银改为中法工商银行。但北京的百姓常常忽略这次名称变更幕后的复杂背景,仍旧习惯地简称这里为中法银行。但复业后的银行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兴旺和发达,也不再享有发行钞票的特权,直到1948年该行结束了在中国的业务。
三、出国人员服务部与红都公司
1949至1959年期间,与新中国建交的多国使馆集中驻在东交民巷一带,这里成为新中国开展国际交往的重要使馆区,原中法银行建筑及附属院落大部分改归属外交部,成为外交人员服务处的一部分。临街建筑中原有一家俄国人开设、面积不足60平方米的福记服装店继续保留并对外营业,店面门牌号是东交民巷31号。
图9:该建筑外景 1957年拍摄
1956年,万国服装店自上海迁入北京与福记合并,东交民巷31号(后改为28号)改用万国服装店名称。1957年,波纬服装店自上海迁入北京与万国服装店合并后,这里的店名改为波纬服装店。
1962年,北京市成立新联服装厂,由雷蒙西服店、雷蒙车间和波纬服装店组成。之后,新联服装厂并入友联时装厂,再于1966年更名为北京市人民服装厂。
1964年,经外交部领导同意,将“波纬”西隔壁外交人员服务处使用的原中法银行大厅及大厅两侧的配房交给波纬使用,后来又将楼上及全楼交给波纬使用。这里是内部机构,只对国家外交和出国出境人员提供服务,不对社会开放,相关人员要凭证明信才能来这里定制服装。北京的百姓常称这里为出国人员(服装定制)服务部。
1967年,“波纬”字号更名为“红都”。
图10:厂区院落内另一幢坐东向西的欧式老建筑
1970年代中期,北京人民服装厂拿出东交民巷附近一处房产,与“红都”后院的使馆修缮队互换用地,“红都”所在的东交民巷28号厂区面积得以扩大。1975年厂区内新建的南楼竣工之后不久,服装厂开始兴建北楼(即东交民巷的临街店面建筑)和西楼,建于原址约70年的祁罗弗洋行老建筑至此被拆除。与此同时,该厂区院落内另一座与洋行年代相近、坐东向西的欧式二层楼建筑也一并被拆除。
1979年,东交民巷28号红都北楼、西楼竣工。同年,人民服装厂将“红都”注册为商标。1984年8月,北京人民服装厂更名为北京市蓝天时装公司,之后红都服装店服装成品部对社会开放。直至此时,社会上的百姓们才可以随意走入这家知名的红都服装店。
1984年11月,北京蓝天时装公司更名为北京市红都时装公司。
图11:北京红都集团有限公司
1993年12月,由北京市红都时装公司、北京市劳动保护用品公司与北京市纺织品公司共同组建的北京红都集团公司成立并经营至今。
如今,步入东交民巷中段的人们,在道路的南侧会看到醒目的红都集团公司大楼,这里就是一百多年前祁罗弗洋行老建筑所在的位置。
(本文转自北京张纯鸣的新浪博客 原标题为《图说东交民巷使馆界内祁罗弗洋行与中法银行》)
主办单位:北京红都集团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10-65136644
备案编码:京ICP备1200508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48-10
Copyright 2005 - 2015 All Right Reserved